针对中油计划在桃园观音大潭外海兴建第三天然气接收站,引发恐破坏数十公顷藻礁生态争议,桃园在地联盟等环团今(6)日宣布,中研院和农委会特生中心共同发表的关於大潭藻礁的一篇论文投稿至国?
针对中油计划在桃园观音大潭外海兴建第三天然气接收站,引发恐破坏数十公顷藻礁生态争议,桃园在地联盟等环团今(6)日宣布,中研院和农委会特生中心共同发表的一篇关於大潭藻礁论文,投稿至国际生物礁研究权威期刊《珊瑚礁》(Coral Reefs),已经过审查,8月28日正式接受发表,这代表桃园大潭藻礁为世界自然遗产的科学事实已无庸置疑,希望政府能正视此地的保育,环团也强调,中油不该坚持没有替代方案的说法,他们将发起国际连署让更多人知道台湾的珍贵生态。
大潭藻礁继上次实地勘察发现一级保育类生物「柴山多杯孔珊瑚」的化石後,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与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合作中心共同发表的〈北台湾史无前例的藻礁最值得优先的保育〉(Unprecedented calcareous algal reefs in northern Taiwan merit a high conservation priority)一文,日前投稿至国际生物礁研究权威杂志《珊瑚礁》(Coral Reefs),已经过同侪匿名审查确认,8月28日正式接受发表。
桃园在地联盟理事长潘忠政表示,这代表桃园大潭藻礁为世界自然遗产的科学事实已无庸置疑,中油建第三天然气接收站绝对有替代方案,如果中油仍坚称没有替代方案,要当机立断撤换,不然会成为政府的负担。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陈昭伦研究员说,此篇论文内容指出,大潭至新屋这段完整的藻礁生态系,是由壳状珊瑚藻历经数千年的历程在亚热带「沙滩」与「潮间带」慢慢堆叠出来,且桃园多孔隙的特性所蕴含的生物多样性可能极高,但桃园藻礁面临持续性工业污染与环境破坏,需要优先保育。
特生中心副研究员刘静榆则表示,目前最大问题是大潭藻礁的地形,完全没办法异地复育或生态补偿措施,过去因为工业污染已经造成海岸水泥化,若工业港工程继续进行,突堤效应(groin effect)恐怕会造成更大影响,他支持政府的非核家园及能源减碳政策,但不能接受中油第三天然气接收站没有替代方案的说法。
潘忠政也说,为了进ㄧ步让国际学界与保育界更清楚了解桃园藻礁的珍贵与面临全面消失的威胁,真爱藻礁联盟将发起中、英、法、日、西、韩等多国语的国际连署,号召全球的力量抢救大潭藻礁。